[学龄心理]为什么有的孩子越鼓励反而越不自信?

本文已影响1.9W人 

在足球场上,他虽然尽力躲避打来的球,但不是被打中屁股就是被打中头,还经常摔倒在地,因而时常被同学嘲笑。

乔伊是兰迪最好的朋友,他在运动方面比较擅长。有一次,班级要组织足球赛,乔伊邀请兰迪一起参加预先赛。可是,兰迪却说宁死也不会参加。

但最终乔伊说服了他,并利用业余时间对兰迪进行训练。兰迪竟然发现自己很兴奋,而且取得了一些进步。

然而,当正式预选赛到来时,兰迪看到操场上的男孩们在踢足球,而且经常跌倒,这让他感到很恐惧。预选赛时,他不仅没有取得好成绩,还因为接球而受了伤。

[学龄心理]为什么有的孩子越鼓励反而越不自信?

看到这样的情况,兰迪的父亲安慰他,说他在球场上表现得很好,只要继续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并可能在明年通过预选赛,这次只是不顺利而已。

可兰迪却认为,自己很差。今年没有被选上,明年一样不会被选上。自己很后悔来参加这个预选赛,自己真是笨蛋。

父亲出于好心,又劝解了兰迪一番,告诉他不要灰心,以后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可是却对兰迪一点作用都没有。

[学龄心理]为什么有的孩子越鼓励反而越不自信? 第2张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兰迪的父亲像其他父母一样,想通过积极的鼓励和愉快的方式来提升兰迪的自信心,他不断地好言安慰兰迪,希望他能减轻痛苦并重拾信心。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用,兰迪反而更加不自信,因为他不再是个单纯、好哄骗、急于将不愉快的真相忘掉的孩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难道父亲的做法有问题吗?

儿童在大约七八岁时,达到了新皮亚杰理论中提到的关于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第三阶段。与以前全有或全无的、非黑即白的自我界定不同,他们对自我的判断变得更加实际且平衡,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不只集中在一个维度上。

就像兰迪一样,他在其他方面都很优秀,这也是他喜欢学校的原因,因为在这些方面他找到了自尊和自信;但是在体育方面,他也认识到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他的自我效能感很低。

[学龄心理]为什么有的孩子越鼓励反而越不自信? 第3张

虽然,父亲极力想让他在体育方面建立信心,但兰迪认识到,自己在体育方面很差,并且在现实中感到,自己不具备足够能力改变这样的现状,如果他一直这样,他在体育方面就会越来越失去信心,而不愿去改变这样的现状。

相反,对于自我效能感很高的儿童,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成功,他们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即使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坚持,并在必要的时候会寻求帮助。

然而,兰迪的问题充分证明了,他之前缺乏在体育方面的练习,仅仅靠父亲脱离现实的、空洞的鼓励已经不能让兰迪信服,所以他会选择逃避。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儿童自尊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是儿童是否认为自己有能力产生有价值的成果。儿童中期的主要危机是勤奋对自卑,儿童需要学习他们所处社会中的有价值的技能。

[学龄心理]为什么有的孩子越鼓励反而越不自信? 第4张

在美国对514名中产阶级家庭儿童的追踪研究中发现,父母对子女在数学和运动能力方面的信念与儿童自身的信念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父母强烈地影响着儿童的胜任感信念。

回到兰迪的例子,父亲仅靠言语鼓励是没有用处的,兰迪已经能够判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嗨宝宝育儿”(微信ID:hiangel_cn)认为,父亲需要做的是,帮助兰迪建立胜任感信念。

其实,父亲可以不必强迫兰迪去参加这样的预选赛,而是针对兰迪在体育方面的弱项,创造有利于缓慢提升他技能的环境。

比如,经常与他到户外进行运动,有针对性设计一些他稍加努力就能完成的运动项目,让他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提升,而不是告诉他能够成功。

[学龄心理]为什么有的孩子越鼓励反而越不自信? 第5张

所以,父母在遇到孩子在某些方面不擅长时,仅仅通过空洞的鼓励是不行的,特别是对于逐渐长大的学龄期儿童,父母需要做的是让他在实践中逐步找到掌控感,如果某一项任务超出了他的能力,他就会感到自卑;相反,只有他通过实践发现自己能够做好,才会真正获得自信。

比如,儿童在一次测验中考的不好,不要告诉他以后一定能考得更好,而是逐道题与他分析错误的原因,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知道自己考不好的原因,也有了具体的努力和改进的方向,否则,一味的鼓励可能会让他在下次失败后变得更加不自信。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